我市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面面观
时间:2008年06月1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如何满足人们对于住房消费的新需求?组建两年多时间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创新工作思路,以公积金发展为主线,突出归集、扩大贷款,改进管理,用心服务,使我市公积金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2月,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达到1.92亿元,两年净增归集额1.3亿元。贷出住房公积金1.1亿元,全市有1826户职工得到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的贷款支持,购建住房面积24.7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到近120平方米。住房公积金,让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的市民圆了盼望已久的住房梦。 


  (1)从“雾里看花”到“下马观花”,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开始深入人心


  今年春节前夕,当人们满怀喜悦心情辞旧迎新之际,不少市民不约而同收到一份从未得到的礼物——公积金账单。你可别小看了这一张薄薄的账单,它凝聚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全体员工对每一位用户的关爱之情。打开账单,您的住房公积金余额究竟是多少,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在账单的后面还附有一份“住房公积金贷款与银行住房贷款月均还款金额对照表”及“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须知”。市人大的一名干部手拿账单,感慨万分地说:“我从1998年开始缴纳公积金,到今年已经7个年头了。人家问起我到底余额有多少钱,我真讲不清楚。今天看到自己的账单余额有6500多元,心里踏实了。”市教育局一名机关干部告诉记者,过去对公积金的认识是“雾里看花”,如今是“下马观花”,是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亲民、近民、惠民思想的体现。许多市民赞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


  也许您并不知道,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直接借鉴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从它的演进过程来看,有三大特点:一是始终以民众需求为目标不断调整扩充制度功能。二是坚持自我积累为基础构筑社保基本框架。三是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公积金缴交比例。上海从1991年开始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最早试行的城市。我市是从1993年开始试行,于1998年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2003年1月组建成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过去,由于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力度小,职工对政策性优惠贷款不了解、不熟悉,使公积金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种局面,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导班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宣传和积极引导上,他们达成一个共识: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在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上。为不断提高全市上下对公积金的认识,该中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基层一线现场解答市民对公积金存在的疑问,并不定期组织人员走上街头开展咨询工作,共散发各种宣传资料13万余份,举办培训班6期,并开通“瓷都公积金”网站,设立热线电话,编发工作简报,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创新工作思路,设身处地为市民着想,提供一流的服务,帮助更多的人圆住房梦


  据权威部门统计调查,目前在广大的工薪阶层人士中消费比重最大的是住房和教育。有一句话说得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近年来,我市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城市居民明显进入了改善住房条件和提高住房质量的新时期。


  对于工薪阶层的人士来说,买房谈何容易。一位在市直机关工作多年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与记者诉说了他购房的酸甜苦辣。这位干部有两个儿子,到2004年,老大快30岁,老二也有26岁,由于妻子原来的企业不景气,1998年便下岗回家,全家四口人挤住在毕家下弄一间2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去年上半年,老大要结婚了,全家当务之急就是要购买一套新房,由于经济较为困难,这位干部想申请公积金贷款,当时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为5万元,而且从申办到贷款手续繁杂,可怜天下父母心,奔波忙碌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将贷款的事情办好。但是,这位干部心中却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群众来信来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领导班子成员思想触动很大,内心难以平静。他们认为,这件事情集中反映了市民的共同心声,要设身处地为市民着想,尽可能提供热情、周到、快捷的服务,让市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要把工作立足点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


  于是,该中心决定将原贷款最高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并简便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对于要求贷款职工较集中的单位,主动联系中介部门一道上门服务,方便群众。去年,该中心工作人员先后到昌飞公司、中景集团、市审计局等单位实行一条龙服务,受到用户欢迎与好评。2004年,全市共发放公积金住房贷款1205户、7792万元,比上年增长3.2倍。不仅全部使用了本年度的存储余额,还动用了历年结余的1902万元,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群众的住房贷款需求。


  总结公积金制度在我市的实践,并对比国内医保及社保“统筹账户管理”的现状,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同志认为,最值得吸取的经验,就是公积金的“个人积累制”模式。“个人积累制”意味着交给管理者的资金完完全全是个人的,绝对不能容忍呆坏账或流失情况出现,这就逼迫管理者必须加强责任心和管理规范到位。公积金“个人积累制”模式决定了这一资金的使用不仅仅取决于管理人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缴交人的决策,因此资金配置效率是最高的。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之所以长盛不衰,领先于世界,其核心也在于个人积累制这种“财产明晰,配置高效”的体制模式。


  (3)紧紧抓住归集基础不放,不断增加资金积累,扩大资金规模,发挥公积金在解决中低收入职工住房困难中的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公积金归集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千方百计扩大公积金缴交面,不断增加资金积累,才有可能帮助更多的普通市民早日梦圆住房梦。2004年,该中心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困难,扎实细致工作,在巩固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成果。在归集工作中一是突出重点。把着力点放在县区和重点单位的制度建设上,由于浮梁县、昌江区政府和昌飞公司的领导支持,这几个地方的公积金制度建设得以启动。到去年底浮梁县有13个单位568人累计归集115.94万元;昌江区有60个单位466人累计归集额7.93万元;昌飞公司有322名职工的公积金移交到中心统一管理,累计归集额175.34万元。二是调整基数。该中心认真按照市政府通知精神,对各缴交单位公积金缴交比例进行调整,并对单位的缴交基数进行核定。三是将制度建设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拓展。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针对职工向三产转移现状,该中心适时调整工作重点,把注意力投向私营企业,派员上门宣传政策,上门办理缴交登记,建立职工缴交专户,到去年年底全市共有18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公积金制度,参加人数1399人,月缴交额14.82万元。2004年,全年新建公积金制度单位106个,新增职工22083人,月缴交额由上年288万元增加到522万元,月净增归集额234万元。全年归集额达到6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4)正视存在的问题,乘势而上,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实现新的跨越


  近两年多来,我市公积金的发展纵向比有大的起色,横向比差距不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发展态势不平衡。有一些单位领导公积金观念淡薄,强调企业困难而迟迟不建立公积金制度,甚至把公积金不作为职工住房工资发放,视为职工福利,可给可不给,因此,增加了公积金制度向深度推进的难度。二、覆盖面较低。按2003年市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市区中央、省属、市属单位517个,建立公积金制度只有455个,有62个尚未建立,在职职工54041人中,参加公积金制度人数只有26208人,覆盖面仅为48.5%,平均缴交额只有159.15元。三、县区公积金工作虽有起步,但步子不大,有的地方至今尚未启动。四、有的中央和省属单位公积金制度未纳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使一部分职工参加公积金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未能得到维护。五、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绝大多数没有缴交公积金,而这一块潜力很大。


  展望今年发展前景,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干部职工充满信心。风好正是扬帆时。今年该中心制定的发展目标是:确保全年完成公积金归集额7500万元,力争归集总量达到2.3亿元,发放职工购房公积金贷款4000万元,贷款总额达到1.3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该中心认真实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严格管理,强化服务,管好用活公积金,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平安瓷都,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佚名编辑:admin)